唐寅還嘲笑他,瞎操心。
玩笑間,唐寅倒也提出過這個論題,不過兩人沒有深論。
只不過,唐寅倒是提了一嘴,朝廷戶部的官員都是酒囊飯袋,要是他來管理的話,分分鐘讓國庫每年有盈余。
趙睿則是嘲笑他吹牛。
兩人互相嘲諷一番,最后不了了之。
不過卻被一旁的李令月聽了去,這才有了今日會試策論的這個題目。
唐寅以為這只是巧合。
殊不知,貢院內(nèi),一眾考官對這道題目,也是討論的熱烈。
原本策論的題目不是這一道,而是論水患。
然而,數(shù)日前,陛下派來鄭大監(jiān),說要換題。
其他考官,對此是摸不著頭腦,只以為陛下心血來潮,想要問策。
所以考官們,也都議論紛紛,在揣摩上意。
只有莊墨寒和王伯安,是知道陛下用意的,兩人不約而同的看向唐寅考棚的方向。
“真正的考驗來了!”
唐寅自然不知道,這道題就是天佑皇帝,特意對他的考驗,不僅關(guān)系到他的仕途,還關(guān)系到李令月的婚事。
唐寅在看到題目的時候,就開始沉思起來。
在他看來,要想國庫充盈有許多方法,只是許多都不可持續(xù),亦或者弊大于利,大多都有隱患。
在后世,有專家說,在古代,只要皇帝加大通商貿(mào)易,就能促進(jìn)經(jīng)濟(jì),增加貨幣的流動性,從而達(dá)到增收的目的。
這個辦法其實只能治標(biāo),不能治本。
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就只能玩金融戰(zhàn),割資本家的韭菜,補(bǔ)百姓的窟窿。
簡單說就是建立單獨的一套銀行體系,國家層面操控金銀的流通,這樣既可以給朝廷增加收入,又能夠保持權(quán)貴與百姓之間的平衡。
不過要在古代建立銀行體系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首先那些既得利益者,就不會同意,除非皇帝是個狠人,能頂住壓力推行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(jìn)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